【伯仲是什么意思】“伯仲”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比较两个人的才能、地位或成就。它源自古代兄弟排行中的称谓,后来被引申为对人与人之间优劣、高低的比较。
一、基本解释
“伯仲”原指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后引申为对事物或人物之间优劣的比较,常用于形容两人或两件事物在能力、水平、地位等方面相近,但仍有先后之分。
例如:“这两位选手实力相当,难分伯仲。”
二、用法举例
用法 | 示例 |
比较能力或成就 | 他的书法造诣与王羲之难分伯仲。 |
表示难以区分高下 | 这两部电影风格各异,可谓伯仲之间。 |
用于正式场合 | 在学术领域,两人堪称伯仲之才。 |
三、相关词语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伯仲”的关系 |
首尾 | 指最前和最后 | 与“伯仲”不同,强调顺序而非比较 |
等量齐观 | 把不同的事物同等看待 | 强调平等,不强调优劣 |
不相上下 | 双方势均力敌 | 与“伯仲”意思相近 |
四、总结
“伯仲”一词源于古代兄弟排行,现多用于形容两人或两物在能力、地位、成就等方面非常接近,但仍有细微差别。它常用于文学、评论、评价等语境中,表达一种“难分高下”的态度。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古代兄弟排行,引申为比较优劣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两人或事物相近但有差别 |
例子 | “两人难分伯仲”、“书法难分伯仲” |
相关词 | 首尾、等量齐观、不相上下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伯仲”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和细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