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篇中指的是历史上哪次惨烈的】一、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悲痛,尤其是对普通百姓和士兵家庭的冲击。诗句中的“无定河”位于今甘肃、宁夏一带,历史上是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频繁交战的前线地区。
诗中通过对比“河边骨”与“梦里人”,表达了战死将士的尸骨与妻子梦境中仍念念不忘的丈夫之间的强烈反差,突显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哀伤。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句诗所反映的惨烈事件,很可能是指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长期战争,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边疆战事频发,大量士兵阵亡,家庭破碎,社会动荡。
二、表格展示答案
问题 | 答案 |
出处 |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 |
诗句原文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所指历史事件 | 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长期战争(尤其安史之乱后) |
地点 | 无定河(今甘肃、宁夏一带) |
战争性质 | 边疆战事频繁,士兵伤亡惨重 |
诗歌主题 | 战争的残酷、家破人亡的悲剧、对和平的渴望 |
作者意图 | 揭示战争对人民的伤害,表达对生命的同情 |
三、补充说明
虽然诗句并未直接提及某一场具体战役,但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中期至晚期边疆战事不断的现实。尤其是安史之乱(755-763年)之后,唐朝国力衰退,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入侵,占领河西走廊,导致大量士兵战死,百姓流离失所。
因此,“可怜无定河边骨”不仅是对战死者尸体的哀叹,更是对那个时代无数家庭悲剧的写照。而“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现出一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