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一、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出自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原诗为:“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啼破晓云眠。不须放浪悲身世,也喜轩冕坐高贤。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瑶草经霜还自绿,松涛入夜更成围。愿将赤手扶摇落,敢把乾坤倒转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九嶷山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如舜帝)的追思。诗句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句来源 |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
原文出处 |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
作者 | 毛泽东 |
创作背景 | 1959年,毛泽东登庐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 |
诗句含义 | 描绘九嶷山的美景,借“帝子”指代古代圣王舜帝,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意象分析 | - 九嶷山:位于湖南,传说中舜帝南巡去世之地 - 白云飞:象征自然之美与空灵 - 帝子:指舜帝,体现历史与神话的结合 - 乘风下翠微:表现帝王风范与自然交融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与历史感 |
文化意义 | 融合自然描写与历史典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怀与人文精神 |
三、结语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望。在毛泽东笔下,这句诗既具现实的美感,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