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句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原意是:在东边的角落(东隅)失去了东西,却在西边的角落(桑榆)得到了补偿。后来,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在某一方面有所损失,但在另一方面却得到了补偿或收获。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字面意思 | 在东边的角落失去,在西边的角落获得 |
引申义 | 某方面有所损失,但另一面得到补偿或成功 |
使用场景 | 描述失败后在其他方面取得成果的情况 |
二、成语来源
据《后汉书·冯异传》记载,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曾多次为刘秀立下战功。有一次,他在战场上失利,但随后又在其他地方取得了胜利。刘秀因此称赞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虽然在某个地方失败了,但在另一个地方却获得了成功。
三、用法举例
例子 | 解释 |
他创业失败了,但后来在投资上赚了不少钱,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表示在事业上失败,但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 |
这次考试没考好,但通过努力,最终还是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表达虽有挫折,但最终有所收获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否极泰来、因祸得福、塞翁失马 |
反义词 | 得不偿失、一败涂地、全盘皆输 |
五、总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也体现了中国人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它提醒我们,人生中难免会有得失,关键在于能否从失败中找到新的机会和希望。这句话常用于鼓励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或使用场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