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精选知识 >

单于夜遁逃是什么典故

2025-11-22 20:35:44

问题描述:

单于夜遁逃是什么典故,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2 20:35:44

单于夜遁逃是什么典故】“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之一,全诗为:

>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这句诗描绘的是边塞将士在寒冷的夜晚追击敌军的情景,其中“单于夜遁逃”指的是匈奴首领(单于)在夜间悄悄撤退。这一典故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意蕴。

一、典故来源与背景

项目 内容
出处 唐代卢纶《塞下曲》
单于 匈奴最高统治者,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首领
夜遁逃 指敌人在夜间悄悄撤退,避免正面交战
背景 反映唐代边疆战争的紧张局势和将士英勇精神

二、诗句解析

- “月黑雁飞高”:描写了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大雁高飞,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紧张的氛围。

- “单于夜遁逃”:点明敌军首领在夜间悄悄撤离,暗示敌方士气低落或战略撤退。

- “欲将轻骑逐”:表现唐军将士准备迅速出击,追击敌人。

- “大雪满弓刀”:描绘了严寒环境下的战斗场景,也象征着将士们的坚定意志。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1. 反映边疆战事频繁

唐代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等经常侵扰中原边境,“单于夜遁逃”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写照。

2. 体现将士英勇精神

尽管敌军撤退,但唐军依然不畏艰险,准备追击,展现了古代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3. 成为文学经典

卢纶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

四、总结

“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讲述的是边塞将士在寒冷夜晚追击敌军的故事。其中“单于”是匈奴首领的称呼,而“夜遁逃”则指敌人在夜间撤退。这一典故不仅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现实,也体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通过诗歌的形式,它成为了中国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边塞题材作品之一。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学分析,未直接复制网络内容,旨在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