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的含义】递延所得税是企业在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暂时性差异时,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未来期间应缴纳或可抵扣的税款。它是企业财务报表中一项重要的税务调整项目,反映了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因税务处理差异而产生的纳税义务或税收利益。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主要源于资产和负债在会计与税法上的计税基础不一致。例如,某些资产在会计上计提了减值准备,但税法上不允许扣除,这会导致会计利润低于应税所得,从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反,若会计利润高于应税所得,则可能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以下是对递延所得税相关概念的总结: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定义 | 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导致企业在未来期间需要缴纳税款或可获得税收抵免的部分。 |
| 产生原因 | 主要来源于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
| 类型 | 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DTA)和递延所得税负债(DTL)。 |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当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时,未来可抵扣的税款,形成资产。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当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时,未来需缴纳的税款,形成负债。 |
| 确认条件 | 需满足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税所得以利用该资产或偿还该负债。 |
| 会计处理 | 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核算,并计入当期损益。 |
总之,递延所得税是企业财务报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税务状况和未来的税务影响。理解递延所得税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对于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