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后续计量指的是什么】存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取得存货后,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对存货进行持续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确保存货的价值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同时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计算提供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初始确认后的价值调整:如因市场变化、减值等因素导致存货价值下降时,需计提跌价准备。
2. 发出存货的成本核算:包括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不同的计价方法。
3. 期末存货的盘点与调整:确保账面数与实际库存一致,避免出现虚增或虚减的情况。
存货后续计量的主要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后续计量定义 | 对已确认的存货在持有期间进行价值调整和记录的过程 |
| 计量基础 | 通常以成本为基础,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采用可变现净值 |
| 成本确定方法 | 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
| 减值处理 | 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 盘点与调整 | 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
| 财务报告影响 | 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金额及利润表中的销售成本 |
通过合理的后续计量,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加科学的经营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