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击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击”字常用于描述动作或行为,尤其是在表达攻击、打击、击打等含义时。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击”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与智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击”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带有“击”字的成语,涵盖了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 成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 一击即中 | 比喻行动迅速且效果显著 | 《左传》 |
| 攻其不备,击其无防 | 指趁敌人没有准备时进行攻击 | 《孙子兵法》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原意是作战时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就减弱,第三次就耗尽 | 《左传》 |
| 击节称赏 | 表示赞赏、拍手叫好 | 《世说新语》 |
| 避实击虚 | 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 | 《孙子兵法》 |
| 乘虚而击 | 抓住对方的空隙进行攻击 | 《三国志》 |
|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进行战斗 | 《史记》 |
| 击掌而誓 | 拍手立誓,表示决心 | 《后汉书》 |
| 一箭双雕 | 原指射中一只鸟的同时也打中另一只,比喻一举两得 | 《北史》 |
| 击楫中流 | 指立志报国,奋发图强 | 《晋书》 |
二、说明
这些成语中的“击”字多用于表示攻击、打击、击打等动作,同时也有一些成语中的“击”字是比喻性的用法,如“击节称赏”中的“击”是指拍手的动作,表示赞赏。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策略思想和人文精神。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含有“击”字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