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的意思】“掣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阻碍、牵制,使得行动无法顺利进行。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拉住胳膊”、“阻碍前进”的意思,常用来形容人在执行任务时遇到的阻力。
一、
“掣肘”原意是拉住别人的胳膊,使其不能自由行动。引申为在做事情时受到人为的限制或干扰,导致计划受阻、进展缓慢。这种现象在职场、家庭、团队合作甚至国家政策中都较为常见。
“掣肘”多带有负面含义,强调的是外部或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制约。它不仅影响效率,还可能引发矛盾和不满。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掣肘 |
| 拼音 | chè zhǒu |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请降,楚人弗许,曰:‘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于是晋人惎楚人以计,使宋人有备,而楚人不得其志,遂与晋人战于邲,大败。楚子归,谓令尹子重曰:‘吾不能御晋,非吾之过也,乃子重之罪也。’子重曰:‘吾虽无能,岂敢不尽力?’楚子曰:‘汝若不掣肘,吾何至于此?’” |
| 字面意思 | 拉住胳膊,使其不能动弹 |
| 引申意义 | 在做事过程中受到阻碍、牵制 |
| 使用场景 | 职场、政治、家庭、团队等 |
| 感情色彩 | 负面 |
| 近义词 | 阻挠、牵制、妨碍、掣肘 |
| 反义词 | 支持、协助、顺遂、顺畅 |
| 常见搭配 | 受掣肘、被掣肘、掣肘于人 |
三、延伸理解
“掣肘”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拉扯,更多时候是指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因他人干预、制度限制、权力斗争等因素而受到影响。例如:
- 在公司中,一个项目因部门之间协调不畅而受掣肘;
- 在政府工作中,政策因利益集团的干预而难以推进;
- 在家庭中,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的决定,形成情感上的掣肘。
因此,“掣肘”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阻碍,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掣肘”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