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的含义是】“抱关击柝”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守卫制度。其字面意思是“抱着门闩、敲打梆子”,用来形容守门人或更夫的工作。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从事低微、琐碎、辛苦的职务,带有贬义色彩。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抱关击柝 |
| 拼音 | bào guān jī tuò |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抱关击柝,以待暴客。” |
| 本义 | 守门人和更夫的工作 |
| 引申义 | 比喻从事低微、琐碎、辛苦的职务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常用场合 | 描述地位低下或工作繁杂的人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抱关击柝”最早见于《左传》,原指守门人和更夫在夜间巡逻时的工作状态。古人认为这些工作虽然重要,但属于基层、低微的职责,因此常被用来比喻那些身份卑微、生活清苦的人。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抱关击柝”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不仅用于描述具体职业,也常用来讽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无法施展才华的人。
三、现代用法与常见搭配
- 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示对某些低微职位的描述。
- 常见搭配:
- 抱关击柝之职
- 抱关击柝之人
- 抱关击柝生涯
四、与其他类似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相似点 | 不同点 |
| 抱关击柝 | 低微职务 | 都形容地位低下 | 更强调具体工作内容 |
| 粗茶淡饭 | 生活简朴 | 都体现生活状态 | 更强调物质条件 |
| 穷则独善其身 | 处境艰难 | 都涉及处境 | 更强调个人修养 |
五、总结
“抱关击柝”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基层守卫人员的工作状态,现多用于形容从事低微、琐碎、辛苦工作的人员。它不仅承载了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阶层的评价。在现代语境中,虽仍保留一定的贬义,但也常被用来客观描述一些现实中的职业状态。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参考《左传》《史记》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