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的定义是怎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赖”这个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所谓“老赖”,是指那些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却故意逃避执行的人。这类人通常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一系列信用惩戒措施。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老赖”的定义,以下是对该问题的总结与表格说明:
一、
“老赖”并非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而是民间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的俗称。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时,法院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曝光等措施。
老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也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因此,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老赖的打击力度,通过多种手段促使他们履行义务。
二、表格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老赖”是民间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的俗称。 |
| 法律依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
| 构成条件 | 1. 有履行能力; 2. 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3. 经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仍不履行。 |
| 惩戒措施 | 1.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 限制高消费; 3. 限制出境; 4. 公开曝光; 5. 纳入征信系统。 |
| 影响范围 | 1. 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2. 限制贷款、投资、就业等; 3. 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 如何识别老赖 | 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老赖”虽然不是法律术语,但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和道德规范。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老赖将面临越来越严厉的制约和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