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由来】一、
每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人民缅怀历史、铭记苦难的重要日子。这一天被定为“国家公祭日”,旨在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因日本侵华而遇难的无数同胞,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这一节日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和平的呼唤和对未来的警示。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与传承,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决心。通过庄严的仪式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国家公祭日成为激发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日期 | 每年12月13日 |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 设立背景 | 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
| 设立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 |
| 主要活动 | 国家公祭仪式、默哀、纪念馆参观、历史教育等 |
| 意义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警示后人铭记历史 |
| 地点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会场) |
| 参与对象 | 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媒体等 |
| 相关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祭日》 |
三、结语: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我们共同守护和平的誓言。通过这一节日,我们不仅向历史致敬,更向未来承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创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