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意思介绍】“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态度傲慢、看不起他人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用“趾高气扬”来形容某些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表现出的自大和轻视他人的态度。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也往往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趾高气扬”的总结性介绍,并附上相关说明表格: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趾高气扬 |
| 拼音 | zhǐ gāo qì yáng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今君之疾,是子之罪也,子其行乎?”杜预注:“趾高气扬,骄也。” |
| 含义 |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带有贬义。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的表现。 |
| 近义词 |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自命不凡 |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调内敛、谦逊有礼 |
二、使用场景
- 职场场合:某员工因业绩突出而变得目中无人,同事对其“趾高气扬”的态度感到不满。
- 社交场合: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四处炫耀,显得“趾高气扬”,让人难以亲近。
- 家庭关系:父母若对子女过于苛责或自视过高,也可能表现出“趾高气扬”的态度。
三、注意事项
1. “趾高气扬”属于贬义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2.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上下文选择是否使用该成语,以确保表达准确。
3. 使用时可结合具体事例,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生动性。
四、总结
“趾高气扬”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行为表现。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绩时要保持谦逊,避免因骄傲而失去朋友和机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自信与尊重他人,才是长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