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文言文翻译】一、
“指鹿为马”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的是赵高为了试探群臣是否服从自己,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并强迫众人附和。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本文将对“指鹿为马”的文言原文进行翻译,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出处、字词解释及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典故的历史背景与含义。
二、文言文翻译表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 |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此鹿也。”高曰:“此马也。”二世曰:“丞相何误也?”高曰:“陛下视其角似马,耳似马,足似马,尾似马,背似马,腹似马,骨似马,肉似马,形似马,声似马,此岂非马乎?”遂指鹿为马。 |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 字词解释 | - 赵高:秦朝宦官,后篡权 - 为乱:图谋叛乱 - 设验:设置一个试验 - 持鹿:拿着一头鹿 - 马也:这是马 - 二世:秦二世胡亥 - 丞相:指赵高自称为丞相 |
| 现代汉语翻译 | 赵高想要发动政变,担心群臣不服从他,于是先做了一个试验。他拿着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是不是搞错了?这是鹿。”赵高说:“这是马。”秦二世问:“丞相怎么弄错了?”赵高说:“陛下看它的角像马,耳朵像马,脚像马,尾巴像马,背像马,肚子像马,骨头像马,肉像马,形状像马,声音像马,这难道不是马吗?”于是他指着鹿说是马。 |
三、延伸理解
“指鹿为马”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政治行为的象征。它揭示了权力对真理的扭曲,以及在专制体制下,人们往往被迫顺从强权,即使面对明显的事实也不能说出真相。这一成语在今天仍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故意歪曲事实、制造混乱的人或行为。
四、结语
“指鹿为马”作为古代典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其文言原文的翻译与分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也能从中汲取教训,警惕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指鹿为马”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