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是什么意思】“针锋相对”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双方在观点、立场或行为上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双方在冲突或竞争中采取强硬、对抗的态度,彼此毫不退让。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针锋相对 |
| 拼音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 释义 | 比喻双方在观点、立场或行动上激烈对立,互不相让。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人有相与争言者,导曰:‘此非吾所及也。’遂与之言,针锋相对。”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辩论、谈判、竞争等场合中的激烈对抗。 |
| 近义词 | 争锋相对、寸步不让、势不两立 |
| 反义词 | 委曲求全、忍让退避、和解妥协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辩论赛 | 在辩论中,双方选手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气氛紧张。 |
| 商业竞争 | 两家公司为争夺市场针锋相对,展开激烈竞争。 |
| 家庭矛盾 | 父子之间因意见不合,针锋相对,关系紧张。 |
| 政治斗争 | 政党之间在政策上针锋相对,互不妥协。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恰当: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较强的对抗性,通常用于描述正面的冲突,而非负面情绪。
3. 避免滥用:不宜用于轻微的分歧或非对抗性的场景。
四、总结
“针锋相对”是一种表达强烈对立和对抗态度的成语,常见于辩论、竞争、政治等领域。它强调的是双方在立场上的坚定和不退让,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紧张感。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准确且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