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什么】在企业会计处理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一种方式,通常用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控制的情况。根据会计准则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本文将围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特点与适用范围。
一、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指企业在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作为账面价值进行核算的方法。在成本法下,企业不随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发生减值或处置。
该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投资方仅通过持股比例获得分红权,不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决策。
二、成本法的特点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初始计量 | 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公允价值确定初始成本 |
| 后续计量 | 账面价值保持不变,除非发生减值或处置 |
| 收益确认 | 只有在收到现金股利时才确认为投资收益 |
| 适用对象 | 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
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对比表)
| 项目 | 成本法 | 权益法 |
| 计量基础 | 初始成本 | 初始成本 + 持股比例下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 |
| 是否调整 | 不调整 | 根据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等调整 |
| 收益确认 | 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 | 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
| 适用情形 | 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 |
| 会计处理复杂度 | 简单 | 较复杂 |
四、适用场景举例
- 案例1:某公司持有另一家公司5%的股份,没有参与其经营管理,仅按持股比例收取股息。此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 案例2:某公司持有另一家公司30%的股份,能够对其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五、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核算方式,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没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形。在成本法下,投资的账面价值通常不会随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变化而调整,只有在收到现金股利时才确认收益。企业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应结合自身的投资性质和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合理判断适用哪种方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权益法或其他相关会计处理方式,可继续关注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