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是什么意思】“战战兢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种压力、危险或重要场合时的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在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中也经常出现。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 战战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形容非常害怕、谨慎、不敢大意的样子 |
该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人做事要像站在深潭边、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谨慎,表现出极度的警觉与畏惧。
二、用法与语境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紧张情绪 | 他在面试前战战兢兢,生怕说错话。 |
| 表达谨慎态度 | 面对重大决策,他总是战战兢兢,不敢轻率行事。 |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描写主人公战战兢兢地走进那座古老的宅院。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惊惶失措、忐忑不安、小心翼翼 |
| 反义词 | 胆大妄为、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
四、成语来源与演变
“战战兢兢”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形容人面对困境时的谨慎态度。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恐惧和紧张的常用成语,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尤其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非常贴切。
五、使用建议
-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个人在压力下或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
- 语气色彩:偏正式、书面化,适合用于文章、演讲或正式场合。
- 避免误用:不要将其用于形容普通的紧张情绪,而应强调“极度的紧张与害怕”。
总结
“战战兢兢”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背景的成语,既表达了人的恐惧心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谨慎与敬畏的重视。在现代汉语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