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兵以一当十】“谁用兵以一当十”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汉王数项羽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若烹吾翁,而欲食之,其事可乎?”项羽曰:“吾闻汉王之言,吾亦欲得汉王而食之。”于是项羽乃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斗力。”项羽曰:“汉王之言,非也。吾以一当十,彼则百人。””
这段话展现了古代战争中士兵的英勇和将领的自信。在古代战争中,“以一当十”不仅是对士兵战斗力的肯定,更是对指挥官统帅能力的高度认可。
一、总结
“谁用兵以一当十”这一说法,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战经验,强调的是将领在战场上能够调动士兵发挥出远超人数的战斗力。这种说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智慧,也反映了战争中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名将都曾被赞誉为“以一当十”的战将,他们的战术、指挥艺术和士兵的士气,共同构成了胜利的关键因素。
二、相关人物与战绩对比表
| 姓名 | 所属朝代 | 战术特点 | 典型战役 | 是否被赞“以一当十” | 备注 |
| 项羽 | 西楚 | 勇猛善战,亲临前线 | 巨鹿之战 | 是 | 以少胜多,威震诸侯 |
| 韩信 | 汉 | 灵活用兵,善用奇谋 | 井陉之战 | 是 | 以三千破二十万 |
| 岳飞 | 宋 | 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 郾城大捷 | 是 | 金军闻风丧胆 |
| 李靖 | 唐 | 战略深远,善于谋划 | 灭东突厥 | 是 | 以少胜多,稳操胜券 |
| 关云长 | 汉 | 武艺高强,忠义无双 | 单刀赴会 | 否 | 更侧重个人勇武 |
三、结语
“谁用兵以一当十”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评价,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历史经验。无论是项羽的勇猛、韩信的智谋,还是岳飞的纪律,都是古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些将领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个人的能力,更在于他们能够激发士兵的斗志,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
在现代战争中,“以一当十”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不仅仅是兵力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战略、意志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