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不相离上一句】“白首不相离”是一句常用于表达爱情坚定、白头偕老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然而,很多人只知道这句诗的后半句,却不知道它的前一句是什么。下面我们将对“白首不相离”的出处、含义以及其上一句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白首不相离”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原诗为: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表达了他对妻子深切的怀念与忠贞不渝的感情。其中,“白首不相离”并非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衍生出的表达,常被用来形容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情感。
不过,在一些文学作品或现代创作中,有时会将“白首不相离”作为完整的一句使用,其上一句可能是“执子之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因此,“白首不相离”的上一句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来源,但最常见的是“执子之手”。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诗句名称 | 白首不相离 |
出处 | 非原诗直接出现,源自《诗经·邶风·击鼓》及后人演绎 |
原文出处 | 《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上一句 | “执子之手”(常见搭配) |
作者 | 元稹(《离思》),《诗经》为先秦古诗 |
含义 | 表达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情感 |
使用场景 | 情感文学、婚礼祝福、爱情誓言等 |
三、结语
“白首不相离”虽非原诗中的句子,但它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表达爱情永恒的经典用语。其上一句“执子之手”则更早地奠定了这一情感基调。两者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爱情与承诺的重要象征。
如果你在写作或表达中需要引用这类诗句,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出处和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