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如骛是什么意思】“趋之如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们争着去追求某样事物,尤其是那些看似有利可图或有吸引力的事物。然而,这个成语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式却常常被误解,很多人误将其写作“趋之若鹜”,而实际上“骛”与“鹜”是两个不同的字,意义也不同。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趋之如骛 |
拼音 | qū zhī rú w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谚曰:‘逐利者趋之若鹜’。” |
正确写法 | “趋之如鹜”(“鹜”指野鸭,比喻人像野鸭一样成群结队地追逐) |
常见误写 | “趋之如骛”(“骛”意为快跑、奔走,但在此语境中不准确) |
含义 | 形容人们争着去追求某种事物,多含贬义,表示盲目跟风、缺乏主见 |
二、成语详解
“趋之如鹜”原意是指人们像野鸭一样成群结队地追逐某个目标,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性,盲目跟风的行为。例如:
- 一些人看到股市上涨就纷纷入市,这种现象可以用“趋之如鹜”来形容。
- 在网络上,某些网红产品被大量追捧,也可以说是“趋之如鹜”。
需要注意的是,“趋之如骛”虽然读音相同,但“骛”并非正确的用字,因此在正式场合应使用“趋之如鹜”。
三、常见误区
问题 | 解答 |
“趋之如骛”是否正确? | 不正确,应为“趋之如鹜”。 |
“骛”和“鹜”有什么区别? | “鹜”指野鸭;“骛”意为奔跑、急迫。 |
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 | 多为贬义,表示盲目跟风、缺乏判断力。 |
什么时候使用这个成语? | 用于描述群体行为,强调盲目性和非理性。 |
四、总结
“趋之如鹜”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来批评人们在面对利益或潮流时的盲从行为。尽管“趋之如骛”在口语中较为常见,但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看,正确的写法应为“趋之如鹜”。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
总结要点 | 内容 |
正确写法 | 趋之如鹜 |
含义 | 盲目追随、争相前往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描述群体性、非理性的行为 |
注意事项 | 避免误写为“趋之如骛” |
通过了解“趋之如鹜”的真正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避免因误用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