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精选知识 >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2025-10-06 18:05:02

问题描述: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快急哭了,求给个正确方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18:05:02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实验提出。它描述的是一种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无法控制的情境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使有机会改变现状,也认为自己无法改变,从而放弃努力。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还可能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和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

一、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反复遭遇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产生的无力感和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它源于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低估和对环境控制的丧失。常见的表现包括缺乏动力、回避挑战、情绪低落等。该现象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导致长期的行为退缩。

习得性无助并非不可改变,通过认知调整、积极反馈和外部支持,个体可以逐步恢复自我效能感,重新建立对生活的掌控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定义 个体在反复经历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形成的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理状态。
提出者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1967年
核心机制 个体在重复失败中形成“结果与自身无关”的信念,进而失去尝试的动力。
常见表现 1. 对挑战缺乏兴趣
2. 情绪低落
3. 自我否定
4. 回避失败情境
5. 依赖他人决策
形成原因 1. 长期失败经历
2. 缺乏有效反馈
3. 过度保护或批评环境
4. 社会比较压力
影响范围 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
改善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
2. 设定小目标并给予成功体验
3. 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
4. 寻求社会支持
与乐观主义的关系 乐观者更少出现习得性无助,因为其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暂时因素而非自身能力。

三、结语

习得性无助虽然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但它是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训练加以改善的。了解这一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自身的心理困境,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身边的人走出无助的阴影,重拾自信与希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