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的意思】“不绝如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气息或事物等连续不断,但又微弱无力。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其声不绝,如缕。”后来被广泛用来描述某种状态虽持续不断,却显得十分脆弱或微弱。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不绝 | 持续不断 |
如缕 | 像丝线一样细长而微弱 |
整体含义: 形容声音、气息或某种状态虽然没有中断,但非常微弱,仿佛随时可能断掉。
二、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声音 | 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不绝如缕,令人揪心。 |
描述情感 | 他们的感情虽已破裂,但仍不绝如缕地牵挂着彼此。 |
描述局势 | 那个国家的经济危机虽未完全爆发,但形势不绝如缕。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若隐若现、断断续续、丝丝入扣 |
反义词 | 戛然而止、中断、终止 |
四、成语来源与演变
“不绝如缕”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形容声音细微而不断。后世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强调一种持续但脆弱的状态。现代使用中,常用于描写情感、声音、局势等。
五、注意事项
- 避免误用: “不绝如缕”强调的是“不断”和“微弱”的结合,不能单独用于表示“持续不断”,否则会失去原意。
- 适用范围: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六、总结
“不绝如缕”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描绘一种持续但微弱的状态。它不仅可用于声音、情感,也可用于描述局势或命运。在写作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不绝如缕”的含义、用法及使用场景,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准确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