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龌龊是什么意思】“龌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人品低劣、行为不端,或指事物肮脏、不体面。但在文言文中,“龌龊”的含义更为丰富,具体用法和语境不同,其意义也有所变化。以下是对“在文言文中‘龌龊’是什么意思”的总结与分析。
一、
在文言文中,“龌龊”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形容污浊、不洁:常用于描述环境、物品或气味的肮脏。
2. 形容心术不正、行为卑劣:用于批评人的品德低下。
3. 形容狭隘、琐碎:指见识短浅、思想狭隘。
4. 用于贬义,表示轻视或不屑: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这些用法在不同的古籍中均有体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含义 | 举例说明 | 出处 |
龌龊 | 污浊、不洁 | “其水清而无鱼,其土肥而无木,其地洿而不治,其民嚚而好诈。”(《战国策》) | 《战国策》 |
龌龊 | 心术不正、行为卑劣 | “此皆小人之行,不足与谋大事,徒为天下所诟病耳。”(《后汉书》) | 《后汉书》 |
龌龊 | 狭隘、琐碎 | “今观其议论,多阘茸龌龊,不足以成大器。”(《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 |
龌龊 | 轻视、不屑 | “彼以势利相交,其志龌龊,吾岂可与之同流合污?”(《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 |
三、结语
“龌龊”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无论是形容环境、人物还是思想,它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因此,在阅读古文时,若遇到“龌龊”,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理解,避免误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言文中“龌龊”的使用范围广泛,但核心仍是负面评价,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格和思想境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