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出处及原文翻译】“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句词描绘的是元宵节夜晚,灯火渐暗、人群散去的景象,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孤寂、落寞或追寻之意。
一、
“灯火阑珊处”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经典词句。该词通过描写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其中“灯火阑珊”意指灯火稀疏、夜色渐深,象征着繁华过后的冷清与寂寞。
此句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常被后人引用来表达一种在喧嚣之后寻找内心归宿的情感。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句 | 灯火阑珊处 |
| 出处 |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 原文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翻译 | 东风仿佛吹开了千万棵树的花,纷纷扬扬,如同星星洒落。 豪华的马车和装饰精美的车子在路上飘香,箫声悠扬,玉壶中的灯光流转,整夜都在舞动。 女子们戴着美丽的头饰,笑声轻柔,香气隐约传来。 在人群中我寻找她千百次,猛然回头,却发现那个人正站在灯火稀疏的地方。 |
| 含义 | 表达了在热闹过后,独自一人仍坚持寻找的心境,也象征着一种执着与孤寂。 |
| 文学价值 | 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广为传诵。 |
三、结语
“灯火阑珊处”不仅是对一个节日夜晚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情感的一种深刻表达。它提醒我们,在纷繁世界中,有时最珍贵的发现,往往出现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