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什么意思】“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一句出自《后汉书·冯异传》的成语,原意是:在东方(东隅)得到了东西,却在西方(桑榆)失去了。后来用来比喻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但在另一方面却遭受了损失,整体上得失参半。
一、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得失并存”的状态。它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复杂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但同时也可能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历史渊源,也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 原意 | 在东方得到,在西方失去 |
| 现代含义 | 指在某一方面获得利益,而在另一方面却有损失,得失参半 |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生、事业、学习等方面的得失平衡 |
| 引申意义 | 提醒人们要全面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判断 |
| 相关成语 | 得不偿失、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
| 适用对象 | 适用于个人、企业、国家等各类主体 |
| 语言风格 | 文言文色彩较浓,现多用于书面表达 |
三、结语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理性与冷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