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基础意思是什么】“道不拾遗”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意是指路上有别人丢失的东西,人们不会去捡走,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人自律、诚信守法。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一个社会或群体的道德水平高,秩序井然。
一、
“道不拾遗”字面意思是“道路上没有被捡走的遗失物”,引申为人们在公共场合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贪图小利,不占他人便宜。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
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道不拾遗”可以理解为对诚信、自律和公共道德的高度认可。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道不拾遗 |
| 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 基本含义 | 路上有遗失物也不捡走,形容人诚实、自律、社会风气好。 |
| 引申意义 | 社会和谐、道德高尚、秩序井然的象征。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扬一个地区、群体或时代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
| 现代意义 | 反映诚信、自律、公共道德意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
| 相关成语 |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居乐业 |
三、结语
“道不拾遗”不仅是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道德意识,才能真正实现“道不拾遗”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