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什么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只关注表面或大的方面,而忽略细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古代的绘画术语,后来被引申为对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批评。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粗枝大叶 | 原指画作中线条粗糙、结构简单,后比喻做事马虎、不细致,只看大局,忽略细节 |
二、来源与演变
“粗枝大叶”最早来源于绘画艺术。在古代,画家在绘制作品时,有时会先用较粗的线条勾勒出大致轮廓,再逐步细化。这种技法被称为“粗枝大叶”。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词逐渐演变为一种贬义表达,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不够严谨、不够细致。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工作汇报 | 老板说:“你的报告太粗枝大叶了,很多数据都没写清楚。” |
| 学习态度 | 老师批评学生:“你做题太粗枝大叶,连题目都没看懂。” |
| 日常交流 | 朋友之间开玩笑:“你这计划太粗枝大叶,根本没法执行。”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走马观花 |
| 反义词 | 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
五、注意事项
- “粗枝大叶”多用于批评他人,使用时要注意语气,避免让人感到被指责。
- 在正式场合中,应尽量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如“需要更细致的处理”等。
六、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够细致、不够严谨的态度。虽然它源于艺术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用于批评或自省。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注重细节,提升整体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