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的意思是什么】“蠢蠢欲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事物在表面平静之下,暗中准备行动的状态。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怀不轨、蓄意谋动的人或势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 词语 | 蠢蠢欲动 |
| 拼音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其民贪而好利,未有以善之,故其动也,如水之就下,不待言而可喻。”后世多用此意表达类似含义。 |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实际上内心却充满欲望,随时可能采取行动,多含贬义。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敌对势力、不良分子或有野心的人,在暗中策划行动。 |
| 近义词 | 暗中谋划、伺机而动、蠢蠢思动 |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描述敌人行动 | “敌军蠢蠢欲动,我方必须提高警惕。” |
| 形容小人图谋 | “他蠢蠢欲动,企图破坏公司内部稳定。” |
| 表达不安情绪 | “看着股市波动,投资者们蠢蠢欲动,纷纷准备入市。” |
三、注意事项
- “蠢蠢欲动”一般用于贬义语境,不宜用于褒义或中性场合。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造成误解。
- 该成语常与“伺机而动”、“暗中布局”等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结语
“蠢蠢欲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看似平静但实则暗藏危机的状态。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更有效地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事件的潜在发展。不过,由于其强烈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谨慎,避免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