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的表上的频次bid】在医院中,打点滴(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为了确保药物能够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时间进入患者体内,医护人员会在护理记录表或医嘱单上标注药物的使用频次。其中,“bid”是一个常用的缩写,表示“两次每天”。本文将对“打点滴的表上的频次bid”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常见频次及其含义。
一、
在医疗记录中,“bid”是“bis in die”的缩写,拉丁语意为“每天两次”。这是医生开具医嘱时常用的术语,用于指示患者需要在一天内分两次服用或注射药物。对于打点滴的情况,这意味着药物将在一天中的两个固定时间段内进行输注。
除了“bid”,还有其他常见的频次缩写,如“tid”(每日三次)、“q4h”(每四小时一次)等。这些缩写帮助医护人员快速理解医嘱要求,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执行。
在实际操作中,护士会根据医嘱表上的频次安排输液时间,并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每次输液的时间、药物名称、剂量及患者反应等信息,以备后续跟踪和评估。
二、常见频次对照表
| 频次缩写 | 中文含义 | 拉丁语原意 | 示例说明 |
| bid | 每日两次 | bis in die |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
| tid | 每日三次 | ter in die |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
| qid | 每日四次 | quaque die | 每天早、中、晚、睡前各一次 |
| q4h | 每四小时一次 | quaque quattuor hora | 每隔4小时输注一次 |
| q6h | 每六小时一次 | quaque sex hora | 每隔6小时输注一次 |
| prn | 需要时使用 | pro re nata | 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
三、注意事项
1. 正确理解频次: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医嘱中的频次,避免因误解导致用药错误。
2. 记录完整:每次输液后需在护理记录中详细登记,便于后续追踪与交接。
3. 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用药频次,有助于提高依从性。
4. 定期检查:确保输液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打点滴的表上的频次bid”不仅是医嘱的一部分,更是保障治疗安全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频次要求,确保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