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姆弹繁体】一、內容總結
達姆彈(Dum-dum Bullet)是一種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廣為使用的子彈類型,因其發源地英國的達姆兵工廠(Dum Dum Arsenal)而得名。這種子彈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提高殺傷力,其特點是在彈頭前端開有凹槽或切口,使子彈在擊中目標時容易擴張或變形,造成更大的創傷。然而,由於其過於殘忍的傷害方式,達姆彈在國際上受到廣泛批評,並最終被多數國家和國際條約禁止使用。
本文將以簡潔的方式總結達姆彈的基本資訊與歷史背景,並透過表格形式提供更清晰的比較與對照。
二、達姆彈簡要資料表
| 項目 | 說明 |
| 名稱 | 達姆彈(Dum-dum Bullet) |
| 發源地 | 英國達姆兵工廠(Dum Dum Arsenal) |
| 發明時間 | 19世紀末(約1890年代) |
| 特點 | 弹头前端有切口或凹槽,击中目标后易变形扩张 |
| 用途 | 主要用於軍事衝突中的殺傷目的 |
| 傷害方式 | 高穿透力 + 大範圍組織損傷 |
| 禁止情況 | 被多數國家及《海牙公約》禁止使用 |
| 現狀 | 已不再被合法使用,僅存於歷史研究與博物館展示 |
三、歷史與爭議
達姆彈最初由英國軍方開發,用於提高射擊效率與殺傷力。然而,其造成的傷害遠超一般子彈,導致傷者極度痛苦且難以救治,因此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1899年的《海牙公約》中,首次明確禁止使用「會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的武器,達姆彈便被列入禁用之列。
儘管如此,達姆彈仍在一些戰爭中被秘密使用,特別是在非正式戰場或非法武裝組織中。現代軍事科技發展後,許多國家轉向使用其他更具效率且符合國際法規的子彈設計,如全金屬被覆子彈(FMJ)或空尖彈(Hollow Point Bullet),這些子彈在殺傷力與合法性之間取得平衡。
四、結語
達姆彈作為一種歷史上的特殊子彈,代表了軍事技術與人道主義之間的矛盾。它的出現與禁用,反映了人類對戰爭倫理的不斷反思與進步。雖然現今已不復見,但其歷史意義仍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與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