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黄钟毁弃是什么意思】“黄钟毁弃”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原意是说原本应被珍视的高贵乐器“黄钟”被毁坏抛弃,而低劣的陶器却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后用来比喻贤才被埋没或贬斥,而庸人却得势、喧宾夺主。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黄钟毁弃 |
| 拼音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
| 出处 | 《楚辞·卜居》 |
| 原意 | 黄钟(古代音律中最高贵的乐器)被毁坏抛弃 |
| 引申义 | 贤才被埋没,庸人得势;正道不彰,邪气盛行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社会不公、人才被压制的现象 |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黄钟”是中国古代音律中的“十二律”之一,属于最高等级的音律,象征着正统、高贵。在古代,黄钟常用于国家重大仪式,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而“瓦釜”则是指普通的陶制锅具,声音低沉、粗糙。因此,“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本意是说高贵的乐器被废弃,低劣的陶器却发出轰鸣,形成鲜明对比。
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对贤才不被重用、小人得志的不满。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贤才不用、良金美玉遭弃、英雄无用武之地 |
| 反义词 | 贤才得用、人才济济、正道昭彰 |
四、使用示例
1. 在公司里,老员工默默奉献,却被新人排挤,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2. 社会上有些有能力的人被忽视,而一些平庸之人却占据高位,这正是“黄钟毁弃”的写照。
五、总结
“黄钟毁弃”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社会不公的感慨。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也适用于现代职场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中的价值判断与道德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