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辞典简编版】“蠢蠢欲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形容人心里有某种想法或情绪,想要行动但又没有明确的动机或方向。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语常被用来描述一种表面平静、内心却充满欲望或冲动的状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以下是对“蠢蠢欲动”的简要解释与相关用法总结。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蠢蠢欲动 |
| 拼音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将固,其民将蠢。”后演化为“蠢蠢欲动”。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内心有某种欲望或冲动,但尚未付诸行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 |
| 现代引申义 | 多用于描述人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内心充满期待、渴望或不安。 |
二、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示例 |
| 描述心理状态 | 他虽然嘴上说不想参加比赛,但眼神里却流露出蠢蠢欲动的神情。 |
| 描述群体行为 | 这群年轻人在等待时机,看起来蠢蠢欲动,似乎随时可能采取行动。 |
| 描述市场变化 | 当经济形势好转时,投资者们蠢蠢欲动,纷纷寻找投资机会。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欲罢不能、跃跃欲试、心痒难耐 |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心如止水、无动于衷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或群体行为,不宜用于形容事物本身。
2. 情感色彩: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或中性意味,暗示某种不安定的情绪。
3. 语境搭配:常与“眼神”、“表情”、“行为”等具体表现结合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蠢蠢欲动”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也适应了现代语言的表达需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形象感。
结语
了解并掌握“蠢蠢欲动”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意图。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这一成语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