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三十六计的简单方法】《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涵盖战争策略、谋略技巧和处世智慧。虽然其内容丰富,但很多人在学习时觉得记忆困难,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如何快速掌握并记住这三十六个计策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轻松地记忆《三十六计》,本文将从分类总结与表格展示两个方面入手,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记忆方式。
一、三十六计分类总结
《三十六计》可以按照计策的性质和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攻敌之计(10条)
主要用于攻击敌人,包括正面进攻、心理战、诱敌深入等手段。
2. 防敌之计(8条)
侧重于防御和应对,强调以静制动、守势为主。
3. 制胜之计(6条)
强调在战斗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方法,如奇袭、诈败等。
4. 心理战术(6条)
利用敌人的心理弱点,制造假象或迷惑对手。
5. 退避之计(6条)
在劣势情况下,采取撤退、诱敌等策略保存实力。
二、三十六计表格展示
| 序号 | 计策名称 | 类别 | 简要解释 |
| 1 | 走为上计 | 退避之计 | 在不利情况下,选择撤退以保存实力 |
| 2 | 围魏救赵 | 攻敌之计 | 攻打敌人的后方,迫使敌人回援 |
| 3 | 声东击西 | 攻敌之计 | 声称攻击东方,实际攻击西方 |
| 4 | 以逸待劳 | 防敌之计 | 保持体力,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
| 5 | 以弱胜强 | 攻敌之计 | 用巧妙策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
| 6 | 无中生有 | 心理战术 | 制造虚假信息,让敌人陷入混乱 |
| 7 | 假道伐虢 | 攻敌之计 | 借口经过某地,实际上是为了攻打另一个目标 |
| 8 | 借尸还魂 | 心理战术 | 利用已失败的事物重新获得力量 |
| 9 | 金蝉脱壳 | 退避之计 | 用假象迷惑敌人,自己则悄然撤离 |
| 10 | 欲擒故纵 | 心理战术 | 先放松控制,再突然出手制服敌人 |
| 11 | 抛砖引玉 | 攻敌之计 | 用小利引诱敌人,以便捕捉战机 |
| 12 | 打草惊蛇 | 攻敌之计 | 通过试探行动,暴露敌人弱点 |
| 13 | 反客为主 | 攻敌之计 | 转换局势,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 |
| 14 | 指桑骂槐 | 心理战术 | 借题发挥,表面上批评一个人,实则针对另一个人 |
| 15 | 顺手牵羊 | 攻敌之计 | 在敌人松懈时,趁机夺取利益 |
| 16 | 虚虚实实 | 心理战术 | 通过真假结合的方式扰乱敌人判断 |
| 17 | 实实虚虚 | 心理战术 | 通过真实与虚假的交替使用,迷惑敌人 |
| 18 | 调虎离山 | 攻敌之计 | 引诱敌人离开据点,便于袭击 |
| 19 | 借刀杀人 | 攻敌之计 | 利用他人之力打击敌人 |
| 20 | 乘火打劫 | 攻敌之计 | 在敌人内乱时趁机攻击 |
| 21 | 偷梁换柱 | 心理战术 | 替换关键部分,使敌人失去原有优势 |
| 22 | 釜底抽薪 | 攻敌之计 | 直接切断敌人的根本资源 |
| 23 | 混水摸鱼 | 攻敌之计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
| 24 | 笑里藏刀 | 心理战术 | 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 |
| 25 | 暗度陈仓 | 攻敌之计 | 声东击西的一种变体,隐蔽行动 |
| 26 | 欲盖弥彰 | 心理战术 | 想掩盖真相,反而更加暴露 |
| 27 | 反间计 | 心理战术 | 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 |
| 28 | 苦肉计 | 心理战术 | 自我伤害以博取信任,进而实施计划 |
| 29 | 连环计 | 攻敌之计 | 多重计策连环使用,逐步达到目的 |
| 30 | 起死回生 | 退避之计 | 在绝境中找到生机 |
| 31 | 假痴不癫 | 心理战术 | 装作糊涂,实则清醒,迷惑敌人 |
| 32 | 空城计 | 心理战术 | 以空虚状态吓退敌人 |
| 33 | 美人计 | 心理战术 | 利用美人迷惑敌人 |
| 34 | 空中楼阁 | 心理战术 | 依靠虚假的威望或条件来威胁敌人 |
| 35 | 走为上计 | 退避之计 | 与第1条重复,表示在劣势下撤退是上策 |
| 36 | 败中求胜 | 制胜之计 | 在失败中寻找转机,争取最后胜利 |
三、背诵建议
1. 分类记忆:根据计策类别进行分组记忆,有助于理解其用途。
2. 故事联想:每个计策背后都有历史故事,可以通过故事帮助记忆。
3. 口诀辅助:可尝试编成简短口诀,如“走为上,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4. 反复复习: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定期回顾所学内容。
通过以上方法,即使是初次接触《三十六计》的人也能较为轻松地掌握其核心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部经典兵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