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这个成语指的是谁】“志存高远”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并不清楚它最初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相关人物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志存高远”的出处与含义
“志存高远”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志存高远,心怀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胸怀大志,目光远大,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该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被眼前的困难或利益所束缚,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成语“志存高远”指的是谁?
虽然“志存高远”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但历史上有一位人物因其志向远大而常被后人引用作为典型代表,他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誉为“千古名相”。他在《隆中对》中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展现出非凡的政治眼光和远大志向。他年轻时就“志存高远”,隐居南阳,等待时机施展抱负。后来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为一代名臣。
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中,“志存高远”常被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志向和抱负。
三、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志存高远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满足于现状 |
| 常见引用人物 | 诸葛亮(因志向远大,常被后人用作典范)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有远大理想、积极进取的精神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树立目标,不断追求进步,不被眼前困难所限制 |
四、结语
“志存高远”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鼓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保持远大的理想,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虽然它并非专指某一个人,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正是这一成语的最佳诠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