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含章可贞中的章字的释义】在《周易》这部古代经典中,语言精炼而深奥,每个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哲理与象征意义。“含章可贞”出自《周易·文言传》,是孔子对《乾卦》九三爻辞的解释之一。其中,“章”字虽字形简单,但其含义却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章”字在“含章可贞”中的具体释义,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内涵。
一、文字本义与引申义
“章”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常见义项包括:
- 篇章、文章:表示有条理的文字或内容。
- 显著、明显:如“彰明昭著”,意为清晰可见。
- 礼乐制度:古代用于礼仪或音乐的规范。
- 声调、节奏:如“音章”,指音乐的结构。
在“含章可贞”中,“章”并非单纯指文字或文章,而是更偏向于“光华、德行”的象征,强调内在修养的外显。
二、“含章可贞”的语境分析
“含章可贞”出自《周易·文言传》:“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孔子对此解释道:“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内敛德行,保持正直,待时机成熟再有所作为。
- 含章:指内心有才华、德行,但不轻易显露。
- 可贞:可以坚守正道、保持贞正。
因此,“章”在此处更多地被引申为“德行之光”或“才智之表”。
三、不同学者对“章”的解读
| 学者 | 解读观点 |
| 王弼 | “章”为德之光,含而不露,有德而不自炫。 |
| 朱熹 | “章”为文采、德行,含藏其美,待时而发。 |
| 高亨 | 强调“章”为礼制、规范,含章即守礼而行。 |
| 现代研究者 | 多认为“章”象征内在修养,是“德”的外在表现。 |
四、总结
“含章可贞”中的“章”字,主要含义是“德行之光”或“才智之表”。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应具备内在的修养与品德,但不急于表现,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能与价值。这种思想与《周易》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理念相契合。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周易·文言传》 |
| 原句 | 含章可贞 |
| “章”字本义 | 文章、篇章、显著、礼乐 |
| 引申义 | 德行之光、才智之表、内敛之美 |
| 语境含义 | 内涵丰富而不张扬,待时而动 |
| 不同学者解读 | 王弼、朱熹、高亨等各有侧重 |
| 核心思想 | 君子应修身养德,待时而发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章”字在“含章可贞”中并非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承载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理解这一字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周易》中关于修身、处世、治国的思想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