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出处及解释】“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巧妙利用曹操的疑兵之计,成功从敌军手中“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也成为了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以下是对“草船借箭”的出处、背景、情节和意义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
“草船借箭”出自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章节之一。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周瑜为了考验诸葛亮的能力,故意给他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则凭借对天气和地形的精准判断,利用大雾天气,率领二十艘草船接近曹军水寨,最终成功“借”得十万支箭,令周瑜叹服。
这一故事虽然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在民间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播,成为智慧与谋略的象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草船借箭出处及解释 |
出处 | 《三国演义》(明代小说) |
作者 | 罗贯中 |
故事背景 | 赤壁之战期间,周瑜设局考验诸葛亮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周瑜、曹操 |
核心情节 |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率草船接近曹营,借得十万支箭 |
寓意 | 展现智慧、谋略与临危不乱的处事能力 |
现实意义 | 常用于比喻通过巧妙手段获取资源或胜利 |
是否真实历史事件 | 非正史记载,属文学创作 |
三、结语
“草船借箭”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虽非正史所载,但其蕴含的智慧与策略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亮点,也是中华文化中“智取”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