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建极绥猷”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治理或重要人物的政治理想和施政方针。它出自《尚书·大禹谟》:“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予小子,嗣尔服,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予一人,惟德之是辅,惟义之是行,建极绥猷。”这句话表达了对君主或治国者的期望。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建极 | 建立中正之道,即确立公正、合理的治国原则。 |
绥猷 | 安抚百姓,推行良策,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 |
因此,“建极绥猷”整体意思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治国之道,并以仁政安抚民众,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建极绥猷”最早见于《尚书》,后被历代帝王用作治国理念的象征。在明清时期,这一词语常被用于匾额、碑文或官方文书之中,体现统治者追求“仁政”、“德治”的思想。
例如:
- 明代皇帝曾将“建极绥猷”作为宫殿或御书楼的匾额内容。
- 清朝乾隆帝也曾题写“建极绥猷”于紫禁城的重要建筑之上,寓意其治国理念。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建极绥猷”虽然不再直接用于政治语境,但其精神内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公平正义:强调政策制定应以公正为本,保障社会公平。
- 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长远规划:注重国家治理的可持续性,避免短视行为。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建立公正合理的治国之道,以仁政安抚百姓。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历史应用 | 多用于古代帝王治国理念,如明清宫殿匾额。 |
现代意义 | 强调公平、正义与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极绥猷”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更是一种理想化的治国哲学,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社会治理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