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卒读的意思】“不忍卒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故事或事件的内容过于悲惨、沉重,以至于读者难以继续阅读下去。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多用于文学作品或社会新闻中,表达对某种悲剧性内容的同情与无奈。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不忍卒读 |
拼音 | bù rěn zú dú |
出处 | 出自《明史·李梦阳传》:“其文辞古雅,然情致深沉,令人不忍卒读。” |
释义 | 形容文章或事件内容过于悲痛、感人,使人难以看完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情感上的冲击力 |
近义词 | 心酸难忍、触目惊心、令人落泪 |
反义词 | 轻松愉快、平淡无奇、毫无波澜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学作品 | 一部描写战争残酷的小说,情节凄惨,让读者不忍卒读 |
社会新闻 | 一篇关于儿童遭遇不幸的报道,内容令人心痛,不忍卒读 |
历史记载 | 古代史书中有许多关于战乱和灾荒的记录,让人不忍卒读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滥用:虽然“不忍卒读”表达强烈的情感,但不能随意用于普通内容,否则会显得夸张。
2. 区分“不忍卒读”与“不堪入目”:
- “不忍卒读”侧重于内容情感上的沉重;
- “不堪入目”则更多指内容低俗、不雅,甚至令人作呕。
3. 语气庄重:该成语适合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不忍卒读”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内容过于悲伤或沉重,让人无法继续阅读的文章或事件。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情感的适度,以避免误解或过度渲染。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