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扞格是什么意思】“扞格”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古典文献或文学作品。本文将从字义、用法、出处等方面对“扞格”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基本解释
“扞格”读音为 hàn gé,由“扞”和“格”两个字组成。
- 扞(hàn):意为抵御、抵抗。
- 格(gé):意为阻碍、格挡、标准。
合起来,“扞格”表示互相抵触、不相容、难以调和的意思。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观念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类型 | 用法示例 | 解释 |
文言文 | “事有扞格,不可强合。” | 指事情之间存在冲突,不能强行结合。 |
现代语境 | “他的观点与主流思想扞格不入。” | 表示某人的想法与普遍接受的观点不一致。 |
哲学/理论 |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扞格。” | 强调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对立。 |
三、出处与相关典籍
出处 | 内容 | 说明 |
《后汉书·王符传》 | “政教失道,民多怨叛,而君犹不知,是谓扞格。” | 指政治治理不当,导致民众不满,仍不自知,称为“扞格”。 |
《资治通鉴》 | “天下之事,有扞格而不通者。” | 强调社会事务中存在无法调和的问题。 |
《说文解字》 | “扞,刚也;格,木之枝也。” | 从字源上解释“扞”与“格”的本义,引申为冲突之意。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说明 |
近义词 | 抵触、冲突、不合、矛盾 | 表达类似“扞格”的意思 |
反义词 | 融合、协调、一致、统一 | 表示相反的状态 |
五、总结
“扞格”是一个具有较强书面色彩的词语,主要表达冲突、不兼容、难以调和的意思。它常用于描述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对立关系。虽然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中仍有重要价值。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扞格 |
读音 | hàn gé |
含义 | 互相抵触、不相容、难以调和 |
用法 | 多用于文言文或正式语境 |
出处 | 《后汉书》《资治通鉴》等 |
近义词 | 抵触、冲突、矛盾 |
反义词 | 融合、协调、一致 |
如需进一步了解“扞格”在具体文章中的应用,可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