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生活百科 >

奉公守法出处于哪里

2025-09-08 20:38:00

问题描述:

奉公守法出处于哪里,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8 20:38:00

奉公守法出处于哪里】“奉公守法”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忠于职守、遵守法律。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奉公守法”的含义

“奉公”意为忠于公事、尽职尽责;“守法”则是指遵守法律法规。合起来,“奉公守法”指的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不谋私利,同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的古籍资料,“奉公守法”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虽然这段文字并未直接使用“奉公守法”,但其思想与“奉公守法”有相通之处。而真正明确出现“奉公守法”四字的文献,则是在《后汉书·王符传》中提到的:

> “人臣之节,当奉公守法,不得阿私。”

这句话表明,作为臣子,应当忠于国家、遵守法律,不能因私情而违背职责。这正是“奉公守法”最早的出处之一。

此外,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也有类似表述:

> “为政者,当奉公守法,不避权贵。”

由此可见,“奉公守法”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著作,而是古代士大夫阶层普遍推崇的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奉公守法
含义 忠于职守、遵守法律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三国志·魏书·王朗传》等
最早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中“人臣之节,当奉公守法,不得阿私。”
相关文献 《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文化背景 古代士大夫阶层推崇的道德标准
现代应用 常用于评价官员或公民的品德与行为

四、结语

“奉公守法”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它源自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现代法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理念。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