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是什么句式】一、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这句话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对秦王提出的要求所作出的回应。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把和氏璧给秦国,恐怕秦国不会给我们城池,只是白白被欺骗。”
从句式结构来看,这句话属于典型的因果复句,其中包含了假设条件+结果的逻辑关系。同时,句子中还包含被动语态(“徒见欺”)和否定判断(“恐不可得”),整体结构严谨,语气坚定,体现了蔺相如在外交场合中的智慧与果断。
二、句式分析表
句子成分 | 内容 | 句式类型 | 说明 |
欲予秦 | 动词短语 | 状语+谓语 | “欲”表示“想要”,“予秦”是“给秦国”的意思,构成动宾结构 |
秦城恐不可得 | 主谓结构 | 否定判断句 | “恐”表示“恐怕”,“不可得”是否定判断,表示“得不到” |
徒见欺 | 被动结构 | 被动句 | “徒”表示“白白地”,“见欺”是被动语态,“被欺骗” |
整体结构 | 因果复句 | 复句 | 前半句为假设条件,后半句为结果,体现因果关系 |
三、句式特点总结
1. 因果关系明确:前一句是假设条件(“欲予秦”),后一句是结果(“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形成因果复句。
2. 语言简洁有力:通过简短的句子表达复杂的思想,符合古代文言文的表达习惯。
3. 使用被动语态:“徒见欺”是典型的文言被动结构,增强了句子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4. 带有强烈情感色彩:通过“恐”“徒”等词,表达了对秦国失信的担忧与不满。
四、结语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是一句典型的文言复句,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既展现了古代汉语的语法特色,也体现了蔺相如在外交场合中的冷静与机智。通过对该句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规律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