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词语解释】“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感到高兴时,情绪过于激动,表现出失态、不稳重的行为。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是“得意”和“忘形”的组合,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提醒人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谦逊与冷静。
一、词语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得意忘形 |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以风流相尚,故得此名;若以才学相高,未足为贵也。’后人引申为‘得意忘形’。” |
| 含义 | 形容人因高兴或自得而失去常态,行为举止失当。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人因得意而失态,缺乏自制力。 |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喜形于色、得意洋洋 |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谨言慎行、沉稳内敛 |
二、深入理解
“得意忘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词语,它还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处于成功的喜悦中时,容易忽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甚至可能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职场、社交场合或竞技比赛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得意忘形”往往源于自我意识的暂时丧失,即个体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忽略了外部环境和他人的感受。这不仅可能影响人际关系,还可能破坏个人形象,甚至导致原本良好的局面发生逆转。
因此,学会在成功时保持冷静、在喜悦中不失分寸,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智慧。
三、使用示例
- 他在比赛获胜后得意忘形,竟然对裁判出言不逊。
- 虽然公司业绩大增,但他仍能保持低调,从不得意忘形。
四、结语
“得意忘形”虽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但它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成熟,不仅在于取得成就,更在于如何面对成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