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对生活或工作态度较为消极、不求进取的状态。这个成语源自民间俗语,表达的是一种“只要能过得去,就暂时应付过去”的心理。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得过且过 |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 含义 | 指对事情采取敷衍、马虎的态度,只求暂时应付过去,不追求长远发展或进步。 |
| 出处 | 来源于民间俗语,具体出处不详。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对生活的态度或工作中的表现,带有贬义。 |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混日子、凑合过 |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精益求精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工作中 | 他每天只是完成基本任务,得过且过,没有一点上进心。 |
| 学习中 | 考试临近,他还是得过且过,没有认真复习。 |
| 生活中 | 父母希望孩子能积极面对人生,而不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
三、常见误区
1. 误解为“安于现状”
有些人误以为“得过且过”就是“安于现状”,但其实它更偏向于一种消极、缺乏目标的心态,与“知足常乐”有本质区别。
2. 混淆“得过且过”与“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从容的生活态度,而“得过且过”则更多带有被动和无奈的情绪。
四、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生活或工作的态度不够积极,只求表面过得去,而不愿深入思考或努力改变。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态度可能让人暂时避免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得过且过”的心态,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