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基础解释是什么】“箪食瓢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颜回的称赞,意思是:颜回虽然生活简朴,只有一竹篮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但别人无法忍受这种清苦的生活,而颜回却依然保持乐观和满足。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安于清贫、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却内心充实。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简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高洁。
一、基础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箪食瓢饮 |
| 出处 | 《论语·雍也》 |
| 原意 | 颜回生活简朴,仅用竹篮盛饭,用瓢饮水 |
| 引申义 | 安于清贫、不慕荣华、精神富足 |
| 使用场景 | 赞扬他人或自己生活简朴、品德高尚 |
| 作者 | 孔子(原句) |
| 情感色彩 | 褒义 |
二、详细解析
“箪”是古代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容器,用于装饭;“瓢”是用葫芦制成的舀水工具。在古代,这样的饮食条件是非常简陋的。然而,颜回在这种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这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孔子之所以称赞颜回,是因为他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这种品质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非常可贵的。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箪食瓢饮”不再仅仅指物质上的贫穷,更多地被引申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完全依赖于物质的丰富,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在快节奏、高消费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简朴与淡泊,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箪食瓢饮”的关系 |
| 安贫乐道 | 安于贫困,乐于遵守道德 | 含义相近,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 |
| 甘于淡泊 | 甘愿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 与“箪食瓢饮”有相似的精神内核 |
| 富贵浮云 | 把富贵看作过眼云烟 | 强调不为物质所动,与“箪食瓢饮”精神一致 |
五、结语
“箪食瓢饮”不仅是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也是现代人反思生活价值的一种参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心灵是否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