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见是什么意思】一、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是孙权对吕蒙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大哥(指鲁肃)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呢?”其中,“见”字在此处的意思是“了解、知道”。整句话表达的是孙权对鲁肃认识事物不够及时的感叹。
在古汉语中,“见”有多种含义,如“看见”、“见解”、“被”等,但在该句中,“见”是动词,表示“知道、明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理解“见”的准确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句子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解释 |
| 见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知道、了解 | 表示“知道得晚”,即对某事的认识或反应不够及时 |
| 何 | 同上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怎么、为何 | 表示疑问语气,引出对“见事之晚”的责问 |
| 事 | 同上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事情 | 指代某种情况或事件 |
| 晚 | 同上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晚、迟 | 表示时间上的滞后或认识上的不足 |
三、补充说明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背景是孙权劝学吕蒙,后来吕蒙学识大增,鲁肃与他交谈后感慨其变化,孙权便说此话,既有对鲁肃的调侃,也有对吕蒙进步的肯定。这里的“见事”指的是对事情的认知和判断,而“晚”则强调这种认知来得太迟。
通过分析“见”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人语言中的细微差别,也为阅读文言文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语:
“见”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意为“知道、了解”,体现了古汉语中“见”的多义性。理解这一用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体会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人物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