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的意思】《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习性和鸣叫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清廉正直精神的赞美。诗中借蝉自喻,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蝉》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表面上写的是蝉的生活习性,实则借蝉表达作者的高洁情操与人生理想。诗中“垂緌”指蝉的触须,象征其清高;“饮清露”说明其不食人间烟火,象征纯洁;“流响出疏桐”描绘蝉在高树上鸣叫,声音悠远;“居高声自远”则是点明主题,说明只要品行高洁,自然能声名远扬,不需要借助外力。
表格展示
| 诗句 | 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 |
| 垂緌饮清露 | 蝉的触须接触清露 | 象征高洁、不染尘俗 |
| 流响出疏桐 | 蝉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中传出 | 表达声音传得远,暗示品德高尚 |
| 居高声自远 | 蝉栖息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 | 暗示人若品行端正,自然受人敬重 |
| 非是藉秋风 | 不是因为借助秋风的力量 | 表达不依赖外力,靠自身品质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以自然之物寄托志向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