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诺千金出自什么】“一诺千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信守承诺,其价值胜过千金。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信誉的高度重视。
一、成语出处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诺千金 |
| 出处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
| 作者 | 司马迁 |
| 原文句子 |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 意思 | 一个承诺的价值胜过千金,形容极其重视信用。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言而有信、重诺守信的品质。 |
二、详细解析
“一诺千金”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文中提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这里的“季布”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著名人物,以重义守信著称,因此他的承诺被人们视为极其珍贵。
从这句古语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信”的重视程度极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言出必行,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一诺千金”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诺千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商业合作、人际关系还是个人发展上,诚信都是建立信任的基础。一个守信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这一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用来塑造那些讲信用、重情义的角色形象。
四、结语
“一诺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承诺,坚守诚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信”的重视,从而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