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原文】《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以恳切的言辞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以及因需侍奉年迈祖母而无法应召出仕的苦衷。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
《陈情表》共四段,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1. 陈述家庭困境,说明自己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如今祖母年老多病,自己必须留在家中侍奉。
2. 提到朝廷多次征召,自己虽有报国之心,但因祖母年迈,无法离开,内心充满矛盾与愧疚。
3. 第三段:强调“孝”为立身之本,认为忠孝不能两全,请求皇帝体谅自己的难处。
4. 第四段:再次表达对皇恩的感激,并表明自己愿尽孝道、不违人伦的决心。
全文以“孝”为核心,贯穿始终,体现了儒家“孝道”的精神。
二、表格对比
| 内容要点 | 具体内容 |
| 作者 | 李密(西晋) |
| 时期 | 西晋初年 |
| 文体 | 奏章(表文) |
| 主题 | 孝道与忠君之间的矛盾 |
| 核心思想 | “孝”为立身之本,忠孝不能两全时,应先尽孝 |
| 情感基调 | 恳切、真挚、悲凉 |
| 结构 | 四段式,层层递进 |
| 用词特点 | 朴实无华,感情真挚 |
| 历史背景 | 晋武帝司马炎征召李密入朝为官,李密因祖母年迈而婉拒 |
| 文学价值 | 中国古代散文经典,被誉为“千古至文” |
三、总结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表达个人处境的奏章,更是一篇弘扬孝道、体现人伦道德的典范之作。它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深切的情感,打动了当时的统治者,也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中“孝”的象征。这篇文章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价值,展现了古代士人面对忠孝冲突时的道德选择与人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