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生活常识 >

百蛮的词语解释

2025-11-11 18:29:43

问题描述:

百蛮的词语解释,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1 18:29:43

百蛮的词语解释】“百蛮”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指代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带有一定文化偏见和地理边缘化的意味。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诗词及史书之中,具体含义和使用语境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对“百蛮”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词语 解释
百蛮 古代对南方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有时也泛指边远地区的异族。字面意思为“众多蛮夷”,带有贬义色彩。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情况

“百蛮”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后在汉、唐、宋等朝代的文献中频繁出现。其使用往往与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认知和统治策略有关。

- 先秦时期:多用于描述南方部族,如楚地、吴越等地的非华夏族群。

- 汉代:《汉书》《后汉书》中常以“百蛮”称呼南方少数民族,如“南蛮”、“荆蛮”等。

- 唐代:随着边疆开发,部分“百蛮”被纳入中央政权管理,但仍有大量未归附者被称为“百蛮”。

- 宋代以后:随着民族融合加深,“百蛮”逐渐减少使用,更多以“苗”、“猺”等具体族称替代。

三、文化内涵与语义演变

1. 贬义色彩

“百蛮”一词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反映了古代中原文化对周边民族的不平等观念。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是一种文化优越感的表现。

2. 地域范围模糊

“百蛮”并非特指某一具体民族或地区,而是泛指远离中原的少数民族群体,具体所指因时代和文献而异。

3. 文学中的使用

在诗词中,“百蛮”常用来渲染边塞风光或表达对异域文化的想象,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均有相关描写。

四、现代解读与使用

随着现代民族平等观念的普及,“百蛮”一词已较少用于正式场合,但在学术研究或古籍整理中仍有一定价值。现代学者更倾向于使用“少数民族”、“边疆民族”等中性词汇进行表述。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含义 古代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含贬义
历史背景 先秦至明清均有使用,尤以汉唐为盛
文化意义 反映中原文化对异族的偏见与认知
现代应用 多用于学术研究,日常语言中较少使用
替代表述 苗、猺、夷、番等具体族称或“少数民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百蛮”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其使用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民族关系,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心理与政治格局。了解这一词语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