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十二五 rdquo 规划具体指什么】“十二五”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性文件。该规划由国务院制定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旨在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规划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国内外环境变化而提出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
一、主要
| 项目 | 内容 |
| 时间范围 | 2011年—2015年 |
| 制定机构 | 国务院 |
| 批准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 核心目标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 重点领域 | 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镇化、扶贫开发等 |
| 政策导向 |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
二、主要特点与意义
1. 强调科学发展
“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协调统一。
2. 注重自主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国家整体竞争力。
3. 关注民生改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全国均衡发展。
5. 强化环保与节能
提出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的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成果与影响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同时,也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在转型关键期的重要战略部署,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对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它为中国后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